公元1841年 1月
沙角、大角陷落 7日(十二月十五日辛未),英军一千数百人乘琦善无备,突然进攻穿鼻洋的沙角、大角两炮台。六百守兵奋起抗敌,琦善拒发援兵,副将陈连陞父子力战捐躯,炮台陷落。琦善下令撤退各炮台守兵,连夜写信派心腹汉奸鲍鹏向义律乞和。
《穿鼻草约》签订 20日(十二月二十八日甲申),义律宣布中英《穿鼻草约》(亦作《川鼻草约》)成立。1月25日,琦善背着清廷擅自与义律议定《穿鼻草约》。内容包括割香港,赔烟价六百万元,开放广州;英军撤出沙角、大角炮台,归还定海。琦善奏报哄骗道光帝,诡称赔款为“商欠”,割香港是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“泊舟寄居”。
因广州群众请愿,抗议琦善屈辱卖国,迫使他不敢在草约上正式盖印。广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香港发出的布告为证,向道光帝揭发琦善私割香港。道光帝大怒,下令逮捕琦善,查抄家产入官。
2月26日,清廷命将琦善革职锁拿解京,以祁代为两广总督。
对英宣战 30日(正月八日甲午),清廷对英宣战。1月27日,沙角、大角炮台陷落消息传到北京;
30日,清廷下诏宣战,派宗室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,户部尚书隆文、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,赴粤主持军事,并从各省调兵云集广州。
奕山(1790-1878),爱新觉罗氏,字静轩。满洲镶蓝旗人。道光帝姪,侍卫出身。历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、伊犁参赞大臣、伊犁将军等职。
公元1841年 2月
虎门炮台失陷 26日(二月六日辛酉),英军攻占虎门炮台,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牺牲。初,关天培率兵分守横档、永安、靖远、镇远等炮台,兵各仅数百人。
2月下旬,英军从定海撤退同时,进逼虎门。关天培派总兵李廷钰求琦善增兵,省城文武合力代求,琦善置不问。
23日开始,英舰拔去钉在海中的木柱,扫清虎门前沿阵地。
25日,英舰十八艘包围横档、永安两炮台。在横档登陆,次日攻破各炮台。关天培时年逾六旬,在靖远炮台率军死战,受伤十余处,还亲燃大炮回击,与英军搏斗,终因寡不敌众,与将士四百多人战死,虎门失陷。
27日,英舰开进内河,乌涌炮台失陷。林则徐所购西洋新炮及原存旧炮三百八十门,全被英军抢走。
公元1841年 3月
停战贸易协定签订 20日(二月二十八日癸未),杨芳与义律订立停战贸易协定。先是3月1日,英新任陆军司令郭富率援军抵黄埔,长驱深入,猎德、二沙尾、凤凰冈、海珠等炮台相继失陷。珠江险要悉入英军之手,广州城处在英军威胁之下。参赞大臣杨芳3月5日抵广州后束手无策。
英商船两万多吨,散泊各处,不能进口,船上三千万磅茶叶急需运出。义律托行商伍绍荣调停通商。杨芳求之不得,准各国照常贸易。
3月下旬,广州恢复对外贸易。杨芳不敢据实奏报,在与怡良联名奏折中,只说“似宜先准贸易”,道光帝下谕严斥。
公元1841年 4月
16日(三月二十五日庚戌),清廷命林则徐以四品卿衔驰赴浙江镇海协助防守。
5月3日,林则徐离粤赴浙。
公元1841年 5月
24日(四月四日戊子),新安县武举庾体群以火船三队,夜袭停泊虎门英船,毁一艘,余船连夜逃走。
《广州和约》签订 27日(四月七日辛卯),奕山与英军订立《广州和约》。先是4月14日,奕山抵广州,主持广东军事。奕山先是听从杨芳劝告,固守不战。后又惑于随员鼓动,思侥幸一逞。
5月21日,奕山派兵三路,夜袭英船,围其商馆,皆无所获。次日,英军反扑,清军战败,纵掠商馆,经五天战斗,广州城外泥城、四方炮台尽失,英军大掠,十三行被洗劫一空。
清军退入城内。英军据四方炮台,用火箭、火弹直射城中。奕山等大怖,在广州城上竖白旗投降。
27日,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向英军求和,议定缴广州赎城费六百万元,赔偿英国商馆损失三十万元,清军退出广州六十英里以外;英军归还炮台,退出虎门。奕山等蒙词会奏,讳败为胜,谓英人“只求照前通商”,称赔款为清还“商欠”。道光帝在6月18日上谕中,以谅奕山等“不得已之苦衷,准令通商”的说法,批准《广州和约》。
三元里抗英 30-31日(四月十日甲午——十一日乙未),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。三元里位于广州北郊,贴近泥城、四方炮台。
29日,有小股英军到三元里、肖冈一带淫掠,村民韦绍光等当场打死英兵数人,并立即组织起来,联络附近一百零三乡代表集会,决定联合对敌,诱敌至牛栏冈围歼。
30日,三元里和各乡义勇约五千人进攻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。英军司令卧乌古率千人迎战。
义勇们按计划诱敌至牛栏冈,事先埋伏好的数千义勇,漫山遍野冲向敌人。从四面八方赶来参战的群众“不呼而集者数万人”,把侵略军团团围住。城内打石工人、丝织工人也闻讯赶至。适逢雷雨,英军火药尽湿,枪炮无法施放。手持刀矛锄耙的群众将侵略军切成几段,层层包围,进行肉搏。部分被围英军舍命突围,群众人多,围开复合,把侵略军打得“各弃其鸟枪,徒手延颈就戮,乞命之声震山谷”。
英军少校毕霞等近五十人被杀伤。在援兵接应下,英军逃回四方炮台。
31日,广州附近佛山、番禺、南海、花县、增城各县四百余乡义勇数万人,赶来同三元里人民会合,包围四方炮台。义律向奕山求救。
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为英军求饶解围,英军始得逃回船上。
6月8日,英军退出虎门。三元里抗英斗争,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第一次胜利。
公元1841年 6月
28日(五月十日癸亥),清廷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,与邓廷桢均从重发往新疆伊犁充军,以推卸战败责任。后因黄河汜决,8月19日,清廷命林则徐折回东河,效力赎罪。次年3月,东河工竣,仍往伊犁效力赎罪。
是月,广州北郊十三社八十余乡联合成立升平社学,团练数万人。广州东北郊和南郊等地亦相继成立东平社学、南平社学、隆平社学等。
公元1841年 8月
厦门失陷 26日(七月十日壬戌),英军攻陷厦门。
4月间,英政府接到义律订立《穿鼻草约》的报告,认为得到的权益太少,不予批准。派高级官员璞鼎查(1789-1856)代义律为侵华全权代表,增调援军,扩大侵华战争。
8月10日,璞鼎查抵澳门。
21日,率大小军舰十四艘、陆军二千五百多人北犯。
25日,英舰闯入厦门海口。闽浙总督颜伯焘急调水陆军守鼓浪屿。次日,英军进攻,战斗激烈。英舰沉一艘、伤五艘。炮台失守,金门镇总兵江继芸等战死,鼓浪屿、厦门相继失陷。颜伯焘退守同安。
颜伯焘(?-1855),字鲁舆,广东连平人。嘉庆进士。1841年任闽浙总督时,反对投降,积极备战。造战船五十余艘,募新兵数千、水勇八千,筑炮台三座,铸炮一千尊,准备出海进攻英军。厦门陷落后,被降三品顶戴,革职留任。
公元1841年 10月
定海再陷 1日(八月十七日戊戌),英军再次攻陷定海。先3月,英军调赴广东,清军收回定海。9月26日,英舰队云集浙江舟山洋面,再犯定海。葛云飞、郑国鸿、王锡朋率五千守军浴血抗战六昼夜,重创英军,力竭战死。10月1日,定海再陷。
葛云飞(1789-1841),字鹏起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1840年任浙江定海镇总兵。
1841年9月底英军再犯定海时,他与郑国鸿、王锡朋相戒死守,据守定海土城,多次击退击沉敌舰。10月1日率兵援救晓峰岭,英勇战死。义勇徐保,夜寻云飞尸,得之于崖石下,犹巍然屹立,两手握刀不释。著有《浙海险要图说》等。
郑国鸿,字雪堂,湖南凤凰人。1840年任浙江处州镇总兵。1841年,率兵一千二百人增援定海,扼守竹山门,身先士卒,身中两枪,犹麾兵奋战。10月1日中炮牺牲。
王锡朋(1786-1841),字樵慵,顺天府宁河(今河北宁河)人。1838年任安徽寿春镇总兵,1841年率兵千余人增援定海,扼守晓峰岭。10月1日中炮阵亡。
镇海失陷 10日(八月二十六日丁未),英军攻陷镇海,钦差大臣、两江总督裕谦殉职。裕谦(约1793-1841),原名裕泰,博罗忒氏,字鲁山。蒙古镶黄旗人。1840年署两江总督,次年2月为钦差大臣赴浙江,负责海防,驻守镇海前线。与林则徐有交往,坚决主张抵抗。英军再次进犯浙江,他集众宣誓,誓与镇海共存亡。
英军进攻镇海,又登城指挥战斗。扼守镇海城外招宝山的浙江提督余步云贪生怕死,不等英军来攻,先悬挂白旗;英军登岸,弃炮台西逃宁波。英军据招宝山俯攻镇海,镇海遂陷。裕谦投水为亲兵所救,次日至余姚服毒死。
宁波陷 13日(八月二十九日庚戌),英军至宁波,余步云先一日弃城走上虞,宁波不战而陷。清军退守曹娥江。英军侵占定海、镇海、宁波后,大肆淫掠。在宁波抢走大量丝绸、粮食和白银。10月28日,英军入余姚城大掠而去。12月31日,英军入慈谿城焚掠。次年1月10日,英军入奉化,焚掠而去。18日,英军又入余姚。
18日(九月四日乙卯),清廷命吏部尚书皇姪奕经出任扬威将军,赴浙江主持军事。
并派侍郎文蔚、蒙古副都统特依顺为参赞大臣,从陕西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河南、四川等省调兵援浙。奕经(1791-1853),满洲镶红旗人,爱新觉罗氏,字润峰。侍卫出身。他素不谙兵,沿途逗留享乐,骚扰勒索,12月抵苏州,次年2月才进驻浙江绍兴。
公元1841年 是岁
龚自珍死 龚自珍(1792-1841),字璱人,号定盒。
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道光进士,历任宗人府主事、礼部主事等职。主张经世致用,抨击“万马齐喑”的政局,提出“更法”的改革主张。诗文奥博瑰丽,气势豪迈,自成一家。1839年12月,他在《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》中,激励林则徐坚决禁绝鸦片;严惩破坏禁烟的官吏绅商;建议修整军器,加强战备;希望中国能出现“银价平、物力实、人心定”的治世。爱国之情,溢于言表。所著后人编为《龚自珍全集》。
公元1842年 1月
钟人杰起义 22日(十二月十二日辛卯),湖北崇阳钟人杰、陈宝铭、汪敦族等组织天地会员数千人攻占崇阳县城,杀知县,称钟勤王,竖都督大元帅旗,分设官职,出兵攻克通城,进攻蒲圻、通山。
2月11日,清廷命参赞大臣四川提督齐慎赴湖北镇压。
3月2日,湖广总督裕泰派士绅诱起义军出城,将其包围,钟人杰等被俘(6月在北京被害),起义失败。
公元1842年 3月
浙江战役失败 10日(正月二十九日己卯),奕经战败。先8日,奕经从绍兴命清军分三路冒雨夜袭宁波、镇海、定海,希冀侥幸获胜。因事机不密,英军先有准备,10日皆败。15日,英军乘胜攻慈谿,副将朱贵父子于城西大宝山英勇抗击,因文蔚不援败死,慈谿遂陷。18日,奕经、文蔚弃绍兴逃回杭州,不敢再战。
台湾抗英 11日(正月三十日己卯),台湾军民歼英船于大安港。英军进犯浙江同时,屡犯台湾基隆、大安港,琅矫、淡水等地,当地人民爱国热情高涨,奋起抵御。
他们自立乡约,勤瞭望,联声势,查奸细,选壮丁,筹经费,备器械,严禁与英贸易,迅速组织四万多人义勇队。
台湾兵备道姚莹和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支持人民要求,积极备战。1841年9月30日,英军双桅炮舰一艘炮轰鸡笼(基隆),被参将邱镇功开炮击伤,触礁沉没。台湾军民生俘印度兵一百三十人,缴获武器、地图。10月19日,英军三桅兵舰一艘攻三沙湾,登陆后被守军击退。1842年3月11日,英军三桅兵舰三艘驶入大安港,被守军俘获五十四人。
姚莹(1785-1853),字石甫,安徽桐城人,嘉庆进士。《南京条约》订立后,英全权代表璞鼎查要求清廷惩办台湾镇道,姚莹、达洪阿被革职逮问。姚贬官四川,著有《中复堂全集》。
公元1842年 4月
26日(三月十六日乙丑),英军勒宁波绅商犒军银二十万元,掳走大批妇女,弃宁波,唯守定海,以集中兵力转略长江。奕经捏奏克复宁波,并大肆奖赏诸将弁。
公元1842年 5月
乍浦陷 18日,乍浦失陷。先17日,英军进攻江浙两省海防重镇乍浦。乍浦有满洲驻防军、陕甘调防军等约七八千人。18日,英军登陆,分两路猛扑,遭到坚决抵抗。佐领隆福统率旗兵二百余人守卫城郊天尊庙,以劣势武器,顽强击退英军四次进攻,大部壮烈战死。乍浦城陷后,英兵大肆杀掠,四处纵火,积尸塞路填河,水为不流。
公元1842年 6月
11日(五月三日辛亥),新疆巴里坤地区发生7.5级地震。
吴淞之战 16日(五月八日丙辰),吴淞失陷,陈化成血战牺牲。先是13日,英舰队三十多艘侵入长江口,两江总督牛鉴派人向英军求和。江南提督陈化成坚持抗敌。
16日,英舰攻吴淞炮台,陈化成率部坚守西炮台,亲执红旗督兵力战,击沉英舰两艘。英军伤亡颇众,改从侧后进攻。陈化成接连三次拒绝牛鉴撤兵命令。
后牛鉴闻捷报,欲贪功为己有,又从宝山率大队陈列总督仪仗,领兵往援。敌舰发炮轰击,牛鉴下轿弃靴帽狂奔逃命,致使全军溃散。英军由东炮台登陆,水陆夹攻西炮台。陈化成率孤军死守,多处负伤,流血身亡。守台官兵八十余人战死,吴淞失陷。牛鉴逃回南京,上海、宝山不战而陷。
陈化成(1776-1842),字莲峰,福建同安人。1840年由福建调任江南提督。鸦片战争爆发后,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,铸铜炮,制火药,修炮台,练士兵,在吴淞严以设防。他亲驻炮台,昼夜防守,激励将士,安抚乡民,决心痛击侵略军。英舰进犯吴淞口时,坚决反对牛鉴向英军求和。死后,江浙人民悬挂其遗像,沉痛悼念。遗体运往嘉定时,沿途哭拜者载道。
公元1842年 7月
18日(六月十一日戊子),英舰封锁镇江附近运河入口。同日,英军向扬州盐商索银三十五万五千两。
20日(六月十三日庚寅),江阴乡民执锄袭击英侵略军,击毙多人。
镇江抗敌 21日(六月十四日辛卯),英军进攻镇江。时参赞大臣齐慎与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守城外各地,副都统海龄率驻防旗兵千人、青州兵六百人固守城内。是日,英军由镇江城西北登岸,一队佯攻北门,一队猛攻西门。英军梯城而入,守军英勇抵抗,与七千侵略军激烈巷战,殊死搏斗,杀伤英兵一百六七十人。清军伤亡失踪六百多人。海龄自缢,眷属殉难。英军在镇江奸淫焚掠,致使“无市不空、无家不破”,十余天内“无日不火”,繁华的镇江成了瓦砾场。
公元1842年 8月
靖江抗英 13日(七月八日甲寅),英兵船一艘开到江苏靖江,英兵入城,被靖江人民逐走。有童子从城上投砖石,击毙英兵一人。15日,英船三艘再次来犯,靖江知县杨凤翮率军民千余人防守江堤,打死打伤英兵多人,击中敌船火药舱,一船烧毁,两船退走,不敢再来。
签订《南京条约》 29日(七月二十四日庚午),中英《南京条约》签订。8月初,英舰开至南京下关江面,陈兵南京城下。清政府完全屈服。
29日,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、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英舰“皋华丽号”上签订结束鸦片战争的《南京条约》(即《江宁条约》)。共十三款,主要内容有:一、中国开放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,允许英商寄居贸易,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;二、割让香港;三、向英国赔款二千一百万元,其中烟价六百万元,商欠三百万元,兵费一千二百万元;四、协定海关税则,英商“应纳进口、出口货税、饷费,均宜秉公议定则例”。
此外,还规定取消行商制度、保护汉奸等条。9月6日,道光帝批准《南京条约》。
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。从此,西方侵略者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,使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公元1842年 10月
17日(九月十四日己未),清廷以牛鉴不守江口,命革职拿问。改任耆英为两江总督。以伊里布为钦差大臣、广州将军,赴粤办理善后事宜。是年末,牛鉴定为斩监候,秋后处决。
是月,魏源完成《海国图志》五十卷,1847年扩充成六十卷,1852年增补成一百卷。
魏源(1794-1857),字默深。湖南邵阳人。道光进士,官至高邮知州。鸦片战争前,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,辑《皇朝经世文编》;并助江苏巡抚陶澍筹办漕运、水利诸事。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,参预抗英事宜,痛愤时事,著《圣武记》。同年,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,根据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《四洲志》和其他文献资料,增补为《海国图志》,系统叙述世界历史和地理。他提倡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,主张反抗侵略。著有《古微堂集》、《元史新编》等书,诗文有《魏源集》。
公元1842年 11月
13日(十月十一日丙戌),清廷令将奕山、奕经、文蔚革职交部治罪。
21日,三人均定为斩监候。
是月,捻党在安徽毫州抗清,清廷命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省督抚分兵四路进攻。
公元1842年 12月
火烧洋馆 7日(十一月六日庚戌),广州人民火烧洋馆。先11月间,英人恃强求入广州城,激起民愤,人民遍贴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告示。广州士民钱江、何大庚以明伦堂名义发出《全粤义士义民公檄》,集会议论,反对英国侵略和统治者卖国,动员人民抗英。12月6日,两广总督祁、广东巡抚梁宝常谕令禁止在明伦堂“聚众滋扰”,表示要严惩破坏和局的暴乱行为。
7日,英国水手在十三行地面强买水果不给钱,反用刀伤人,惹动公愤。群众冲进洋馆,打死英兵二名,烧毁洋馆。事后,粤督抚杀十名“祸首”,钱江充军新疆。
钱江(约1800-1853),字东平,浙江归安(今吴兴)人,监生出身。1842年在广州参加反英人入城斗争。1853年他为清军江北大营募勇三千人,并助雷以诚创办厘捐,以供军饷。因触怒雷以诚,是年6月被杀。
1841年5月,中国奕山与英军签订《广州和约》,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(见三元里抗英斗争。
1842年,中英签订《南京条约》 (即《江宁条约》)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。
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,1841年1月英国侵占中国香港,1842年8月签订《中英南京条约》。
鸦片战争后,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这期间主要是清政府搜刮民脂民膏支付英国赔偿金和割让香港岛